推动珠江口融合,深中出手了

发布时间: 2023-06-29 出处: 中山发布 

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迎来历史性一跃。


6月28日,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深圳、中山两市主要领导出席。


这次意义非凡的两地牵手,释放了一个信号:深中两地首次联手国际招商,共同做大增量。


明确了两个抓手:建设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和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


公布了一个载体: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以来,这一世界级湾区从未停止过对如何高效配置资源、推动协同发展的探索。此次合作,深圳、中山两地首次以官方名义确认建立联合招商长效机制,并以两地设立总部区和产业基地形式实现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地提供了一种答案。


kx_20230629162701.jpg

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夏升权摄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以联手国际招商、设立经济合作区作为起点,深中两地正跨越伶仃洋,为珠江口融合发展提供新想象、新空间。


01



“跨越珠江口”的2.0版本




探路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深中两地出手了。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岸强、西岸弱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问题突出。


由于交通设施、创新资源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东强西弱”是珠三角经济圈亟待破解的难题。一项统计显示,在珠江东岸,仅深圳、东莞两市的GDP ,相当于珠江口西岸珠海、中山两市的5.6倍。


长期以来,“跨越珠江口”作为一个推动两岸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目标,是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而从两岸的互动来看,“跨越珠江口”的产业协作大多来自市场的力量,从官方层面推动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的互通互联、行政审批领域的互通互认领域,以及珠江西岸到东岸的招商引资行动。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珠三角城市群如何进入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合理布局、联手提升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命题。


在这一命题下,“跨越珠江口”就有了2.0版本。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公布,将“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作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2022年7月,省委深改委公布,广东部署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要求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等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2022年8月,郭文海与中山市市长肖展欣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市考察——这是中山获批“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之后,深圳和中山两市党政代表团的首次交流。


2022年10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市政府签署《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同步印发《深圳中山战略协作第一批重点事项(项目)清单表》,明确了首批44项重点协作事项,其中就包括“开展产业链招商合作”。


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率队赴中山考察交流时表示,深圳将发挥深中通道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建立健全以产业协作为重点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深化与中山务实合作,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28天后,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在深圳宝安举行,拉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新序幕。


这一次,深圳、中山两地携手,共同向全球展现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区域竞争力、市场主体活力、投资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据介绍,两地今后将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招商机制,发挥深中各自所长,通过定期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等形式,招引来自全球的优质产业项目。


kx_20230629162725.jpg

深中经济合作区。南方+ 朱晓宇 制图


自此,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合作,突破了以往的市场选择模式:以联合体形式共同面向世界招商,实现“不分你我”;在两地分设总部区和制造基地,实现“分工有序”。


kx_20230629162752.jpg

推介会现场。夏升权摄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中本次携手,是对大湾区协同发展、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一次率先作答。


02



珠江东西两岸产业新局




这样的作答,不仅有示范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从合作形式上看,深中确立联合招商机制、建设经济合作区,跟目前全省推行的几类合作区形式既有相似之地,也有突破之处。


今年,继“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之后,广东就区域协调发展再次发出大招——《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


在这份《若干措施》中,提出了经济协作的两种模式:


一个是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一个是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飞地经济,顾名思义,泛指跨域行政区划和属地化管理限制、在市域之外打造一块特殊的产业园区或经济合作区模式。上述提到的两种飞地经济,都是着眼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发展不平衡的产业转移布局。比如,由深圳与汕尾、河源共同打造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河合作区,广州与都市圈成员清远共同打造的广清经济合作区,与梅州合作共建的广梅产业园等,都属此类。


kx_20230629162827.jpg


而在大湾区内部,也有一类特别的经济合作区——对港澳合作的经济合作区。


对港方面,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等,前者聚焦现代服务业,目标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后两者聚焦科技创新,主要是做好广港、深港之间的科技走廊对接。

640.jpg



而深中此次携手,则是发生在大湾区内部的一次发展格局重塑。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深圳GDP高达3万多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人,城市面积却不到2000平方公里,用地问题严峻。对深圳而言,在都市圈内打造产业飞地,在省内再造“飞地经济”,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中通道的建设,为深中合作新局提供了绝对优势。


根据官方通告,深中通道建设通车后,深圳西部和中山东部的通勤距离压缩在30分钟以内。要知道,根据去年7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45分钟是一线城市上班族的理想通勤时间的边界。


也就是说,“深圳—中山”的半小时生活圈,相当于同城通勤成本。

kx_20230629165258.jpg


而深圳、中山本次携手,首先在地理上不同于深圳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合作区模式——区位相邻,有利于推动两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其次,范围不同。这既不属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产业转移,也不同于与港澳的对接,而是着眼于珠三角内部、珠江东西两岸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联手布的新局。


再次,合作内容不同。从目前大湾区内部的大部分合作区范围来看,主要是聚焦粤港澳的服务业和科技创新,而深中经济合作区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于是在珠三角打开了一个跨越珠江口的高端产业协链。


从实现的效果来看,深中确定联合招商机制、建设经济合作区形式,某种意义更像是“产业飞地”和“反向飞地”的结合体——双向飞地,以此实现“你来我往,有去有回”的三个“深圳+中山”。


03



三个“深圳+中山”




这是发生在珠三角内部的产业链变革。


从合作形式来看,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一个是两个载体——深圳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和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这是两地开展联合招商的项目落地平台。


从选址上看,宝安区九围国际总部区是深圳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的临空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市重点谋划的总部集聚区之一。根据公开报道,今年以来,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外资巨头加码布局宝安,其外贸备案企业达3.8万家、居深圳全市第一。今年初,在2023年招商动员部署大会上,宝安立下年度招商1000亿元的目标。


5月17日,深圳市发改委、宝安区政府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西门子将依托深圳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领先的ICT优势,加大在深圳、宝安业务布局,吸引国际化高端产业研发资源向深圳、宝安集聚。


6月8日,宝安区与Lilium航空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后者计划在宝安开设Lilium亚洲区域总部。


梳理宝安区1—6月招商动向,可以发现一个趋势:落地项目几乎都处于全球价值链顶端,具有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提质升维的能力。这为“带飞”对岸中山产业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一个是总部经济的号召力,一个是区位优势,这两者构成了“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格局的基础优势,此为深中两地产业实现的第一层合作。


第二层合作,是“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在深圳四十年的发展中,GDP增长了1万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拥有43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5.71万亿元……深圳的创新力,在大湾区是“一骑绝尘”般的存在。


而老牌工业城市中山,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从结构上看,中山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度较弱,存在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存量企业和增量企业“星星多月亮少”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深中产业合作的第二个层次——“深圳研发+中山转化”也水到渠成。


kx_20230629165327.jpg

翠亨新区。来源:中山+


第三层合作,是“深圳链主+中山配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目前已经积累了33个工业大类,3个千亿元级、12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产业配套基础扎实。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老工业城市,中山启动了全市范围的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并规划了40万亩的十大主题产业园。根据公开数据,目前该市已整备连片用地近3万亩,形成9块千亩级连片产业用地。这些都为与深圳产业的强链、补链提供了合作基础。


三个“深圳+中山”,构成了深中联合面向世界招商的图景。从这个意义而言,这次打开的合作空间,与其说是“飞地”模式,更像是大湾区内部形成的“握手”模式,强调“共同做大增量”的逻辑。


而三个“深圳+中山”的落地载体,是珠江东岸的深圳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和西岸的深中经济合作区。于推介会上首次亮相的深中经济合作区,将在现有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基础上,建设一个中心,即翠亨城市新中心,以及产业链协作基地、高端制造合作基地和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三个基地,总规划面积达66平方公里。


值得关注的是,深中经济合作区刚好位于深中通道核心辐射范围内,周围有深中通道、南珠中城际以及未来的深中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与深圳形成1小时产业协作圈。


深中经济合作区的假设,某种程度而言是推动深中协作走向深入的创新举措,有望为大湾区产业“强链、稳链、固链、补链”和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样板示范。


04



六个“一体化”




跨越珠江口需要多久?


对于珠江东西两岸的居民而言,是90分钟的车程和30分钟的期待——


从现有的通行条件看,通过虎门大桥往广深沿江高速,90分钟是交通无拥堵状态下的理想行车时间;1年后,待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时间有望缩短至30分钟。


桥见未来,深中双城故事,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kx_20230629165354.jpg

深中通道。黄晓南摄


2022年8月,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对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全面动员,提出要谋划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


“六个一体化”,是中山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破题口,也是“方法论”。其中,包括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主动学习深圳,打造深中一体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产业一体化,推动与深圳产业协同发展。当前,中山正大力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计划三年拆除整理6万亩,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深入推进交通一体化,让深圳等东岸城市资源辐射中山每一寸土地;深入推进创新一体化,与深圳共享创新人才和资源;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治共享先行先试;深入推进规划一体化,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城市。


很快,中山推动“六个一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首批就40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共识。当前,包括深中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拓展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资质资格跨区域互认通用、珠江西岸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基地建设等12个事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通过在线上设立“深中融合一体化”专区,线下互设“深中通办”专窗,两地400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深中通办”,电子证照实现“深中互认”,企业开办线上平台实现链接互挂。不久前,中山与深圳的蛇口港、盐田港共开通7条“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借助“组合港”,中山制造以更快的速度输送至世界各地。


从这个意义而言,深中本次携手,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更体现了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带动引领辐射功能作用。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以“六个一体化”破题,以深中联合向世界招商为起点,以深中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序,带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的时代命题,深中两地握手,打开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欢迎大家选择深圳、选择中山!”


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将从新时期的深中“双城记”开始。


Baidu
map